培训教育体系化。建立起以“岗前培训+例会培训+国外研修+素质拓展+以赛促训+挂职锻炼”为主要内容的辅导员“六训体系”。组织新进辅导员参加省级上岗培训班和校级有关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以召开辅导员工作例会为契机,通过“案例分析”、“谈心谈话”、“外训分享”等形式强化培训。先后选派多批优秀辅导员赴美国高校进行为期一个月学生事务管理培训,借鉴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先进理念。暑期安排辅导员在井冈山、延安等地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重视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提出“全员参与,全程参赛,全面提升”理念,以比赛促能力提升。先后选派多名辅导员到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提升综合能力。
待遇保障制度化。提高辅导员相关待遇,帮助辅导员提升业务素质,出台《专职学生辅导员岗位设置和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以正式文件规定学院党委(总支)副书记原则上必须有辅导员工作经历,学校70%以上中层干部有辅导员工作经历。设立一至四级辅导员,其中一级辅导员享受副处级岗位津贴。针对辅导员职称评定给予特殊政策,降低科研要求,侧重工作实绩,为辅导员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管理学科等专项职称。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报考硕博士研究生,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创业培训师等职业资格证。划拨经费设立辅导员专项课题,提高辅导员理论研究水平。
考核评比常态化。出台辅导员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由学工部牵头,成立由团委、招生就业处、组织部、人事处组成的考核小组,对辅导员进行单独考核。严格和规范考核评比程序,将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将学生测评、学院测评、职能部门考评相结合。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晋升、待遇晋级挂钩,建立辅导员成长激励机制。学校建立起四级辅导员梯队,本科学历辅导员工作满3、6、9年(研究生学历为2、5、8年),年终考核分别达到1、2、4次优秀,评为三级、二级、一级辅导员,享受副科、正科、副处级岗位津贴。通过校外媒体、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加大典型辅导员与辅导员典型事迹宣传力度,激励和引导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
环境氛围人文化。以“幸福生活,快乐工作”为理念,在辅导员中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办公室、走上操场”活动。成立学工篮球队,倡导辅导员们锻炼身体,为身体充电。在辅导员的生活条件方面给予关照。建立“辅导员之家”,为辅导员提供健身房、排练室、书吧、沙龙室。鼓励辅导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拍摄的MV《辅导员去哪儿》《奔跑吧,辅导员》等节目在网上引起好评。